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8-05 16:51:07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从“小动物们放学回家”这一生动活泼的情境入手,展现了许多数学信息,引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采用“你问我答”的教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力目标:

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难点分析:

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怎样提取信息、有序而全面的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情景导入。

教师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课件出示小动物放学回家的主题图。 师: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动物学校放学了。瞧,谁背着书包从学校里走来?它们在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回家的路上

2、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1、编故事、收集信息

师:请同学们看图,编一个故事。

学生展示他们编的故事。

生:丁玲玲??下课铃声响了,动物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出校园,有的步行回家,有的划着船回家,一群小鸟飞来,纷纷落到树上﹑草坪上。湖里的小鱼看到这,也快活地游来游去,动物校园真热闹呀!

师:你们从他编的故事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幅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你都会解答吗?

3、你问我答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数学游戏”——你问我答

教师注意调控游戏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换”

3、活动反馈

通过抢问抢答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在反馈时要注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述的条理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一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①背着书包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3×3=9(只)

②一共有几朵花?6×2=12(朵)或4×3=12(朵)

③一共有几只小鸟?3×5=15(只)

④地上有几只小鸟?5×2=10(只)

⑤一共几条鱼?3×4=12(只)

??

三、实践应用

1、比一比、算一算

看书P23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P23第2题的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找新家

课件出示P23的第3题,情境创设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选择。

(!)小红每天看5页书,看了3天,( )?

A、共看多少天? B、共看多少页? C、还要看多少天?

(2)振兴小学举办书法展,( ),每班交5张,二年级一共要展出多少张书法作品?

A、全校有5个班 B、二年级有70人 C、二年级有6个班

(3)有3盒月饼,( ),一共有多少块?

A、又买来8块 B、吃了8块 C、每盒8块

(题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先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进行选择)

2、同学们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5棵树,有4个间隔,每个间隔是4米,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

3、王师傅家住六楼,他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那么他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一楼到三楼,有两个楼层,共40级台阶,每个楼层是20级,从一楼到六楼,共5个楼层,要走5个20级,一共是100级)

4、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学会2、3、4、5的口诀,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例子吗?

(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业安排: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自我问答:

《回家路上》的主题图蕴涵的数学问题非常多,因为教材里其他应完成的内容都完成了,所以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充分地挖掘主题图里所蕴涵的知识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把说理、举例、设喻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二、重点掌握实词表中“上”、“法”等10个实词和“而”、“所以”等虚词的用法。

三、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懂得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道理。

教学设想

一、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二、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设计相关讨论题,注意激发学生的争论热情,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法”字在文中出现了28次之多,词性和词义随文意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应作为实词中的难点处理。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检查预习情况;疏通难句。

教学过程

  一、讲评《梦溪笔谈》作业,强调认真预习、积极思考对学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

二、解题(作品介绍)

1.指名朗读课文注释①和“预习提示”第二段。

2.教师补充讲解:从课文注释及“预习提示”的说明,我们可知,《吕氏春秋》是一部由秦相吕不韦集合其门客集体编撰的秦代以前各派学说的论著汇编。全书由12纪、8览、6论三个部分组成,共26卷,约20万字。当时秦国行将统一中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渐告结束,思想界也需要总结百家争鸣的成果。《吕氏春秋》便是适应这一时代需要,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而产生的。

《吕氏春秋》作为诸子散文,有其独 ……此处隐藏4623个字……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在李白的眼里这滔滔江水就是与孟浩然传输真情的畅渠。

(5)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

四、课外延伸:寻找“送别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寻求言意融合,找准言意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最易形成课程的生长点,在本诗中,我觉得“孤、尽、流”这三个字恰恰就是“亮点”。首先“孤帆”初读并没感觉出什么情味,而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作为古时交通要道的长江怎么可能是“孤帆”呢?这实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有关。因此我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评,从中悟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实现了语言和意韵的融合。这样的教学,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具有浓厚的语文韵味。与之相对的是“尽”字,通过质疑,对比,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课外背景资料的补充,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过程,如果说“孤帆、尽”这两个词让我们感悟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情的话,那么这个“情”又如何释放、延续下去呢?古人喜好托物抒情,寓“意”于“象”。如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绪、飘零,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流水”在这里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着思念,象征着惆伥,象征着别情离恨。李白的这种心情,用“水”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练习,通过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带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对繁华似锦的扬州的向往……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个温度很高的大球体。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叙述谜语内容: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说出谜底,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组内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师巡视,注意倾听,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

4.思考与总结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5.展示交流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师生共同总结。(可投影太阳的相关图片或制成课件)

(1)太阳的外观和银河系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

(5)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7.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三)自由活动:

1.说一说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3.评价: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让学生进行自评。

(四)拓展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课题: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内容 《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对探索各种声音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自信地表达聆听声响后的感受。

2、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

3、能在表现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创编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协调配合,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运用自己身边的各种材料和乐器来模拟风、雨、雷声

教学难点 能集体协作,表现完整的《风雨雷电的故事》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情景铺垫

师: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哟!真可惜,动画片还没有声音。那,今天就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面前的乐器为动画短片配一配音吧!

2.场景一:狂风呼呼(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请你看!风是怎样吹的?你怎样来模拟风声呢?你可以吹出不同的风吗?

(由学生自由地表现微风、大风、狂风等等不同节奏和力度的风。)

师:请你看着老师的手势来吹一吹风。(提示学生注意风声的强弱变化)

3.场景二:小雨沙沙(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哟!你看,狂风过后小雨点也来凑热闹了。你们听小雨是怎样唱歌呢?(CAI放出歌曲小雨沙沙》,学生随乐演唱。)

师:小雨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型:x请一组同学模仿。)小雨还可以怎样唱?(引导学生创编出另一节奏型:xx请另一组同学模仿。)你还知道怎样唱歌吗?(引导学生创编第三个节奏型:x—请第三组的同学模仿。)

师:我们刚刚用嘴模拟了小雨唱歌,现在请你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小雨唱歌(出示小雨歌声图谱,分组轮流模拟,要求轻声。)

4.场景三:雷声隆隆(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小雨的歌声美极了,雷也忍不住想来练一练嗓子了!雷和电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总是喜欢在一起,我们刚才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

师:雷声怎么模拟呢?(启发学生模拟“轰隆隆隆”的雷声)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雷声,你们听!(教师振动铁皮模仿雷声)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来模拟一次雷声!(师生随着课件中设定的节奏来模仿演奏,并强调强弱的变化。)

5.场景四:大雨哗哗(CAI演示动画画面)

师:哗哗的大雨从天上落下来了,“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声音强弱的对比)小雨唱“沙沙沙”大雨唱什么?(“哗哗哗”)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唱大雨的歌!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分组接龙演唱和合唱)

师:那用乐器模拟呢?试一试!

(学生按照大雨的节奏图谱用乐器模拟出来)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