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精选2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1这学期来我校在总课题负责人晋江市进修学校姚永宁副校长及东石教委办蔡思展主任和教委办教研员的指导下,积极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理念进行校本教研,以老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起点,组织老师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交流,进行专题问题的诊断,进行了专题材料的筛选活动,制定专题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的验证。现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为了更好的落实与实施《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担任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三级教研网络机制;构建《山前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山前小学校本教研构建与实施方案》,使校本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为了更好的进行校本教研,确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落实“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方式,在学期初,各教研组让各学科教师对自已在教育教学过程的遇到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整理并写在教育教学问题单上,然后利用每周三、周四的教研时间或学校qq群进行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并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诊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教研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后进行梳理、筛选,取出较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二次诊断,提升形成学校的校本小专题进行研究,确定校本小专题后组织引导老师们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把学习的观点与体会记录在校本教研学习文献摘要记录单上,然后进行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教研组讨论后的策略进行集体备课,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策略的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积极的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并及时地进行评课及教学反思,检查教学策略运用的成效,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新问题。我校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专题《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法效率》、《如何指导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三、同伴互助共学共长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学校里有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的财富。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幅射带头作用,使学校的老师共同成长,课题组对全校教师进行“优化组合”,以“常规课”“师徒结对课”“骨干示范课”“研讨课”“验证课”“外出学习回校汇报活动”等进行交流学习。为了使新教师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期教务组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定出“传、帮、带”计划,学期初组织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学习,新老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进行“师徒结对课”探讨交流学习,并在第四周进行跟班听课,结合课堂上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与新教师进行探讨,给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第八、第九周组织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研讨课”的教学公开研讨活动,给新教师的教学提供范例,本学期三位新教师在第十四周的课堂教学汇报课受到兄弟学校一致好评。“外出学习回校汇报活动”本学期学校充分落实“走出去”的策略,选派教师到福州观摩“智慧.互动.成长”语文科名师展示活动,回校后,听课教师撰写听课心得与老师们进行传达与交流;为了验证策略的有效性,课题组进行集体备课,在第十六周进行三节课例验证课,通过集体评议,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总结策略,并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与总结。
四、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
为了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落实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专题研讨,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课题组要求每位老师立足于课堂教学,每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不少于三篇的教学案例,并与同学段(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分析得失,不断地探索、运用、总结,为后继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五、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来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的青年教师在专题研讨活动中迅速成长,驾驭课堂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明显的转变,课堂上不但能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撰写专题论文(案例、反思、教学随笔)多篇入选各级论文汇编。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教师专题理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例验证后专题理论如何进一步提升,都有待于下一阶段的进一步研究。
下阶段准备开展的工作在本学期校本教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专题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提高,充分利用前期校本教研过程中的经验,进一步运用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继续开展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努力提炼和形成校本教研小课题。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2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教研组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本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来,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校本教研工作任务。现将本人本年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与实践
1、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校本教研必须有理论的做支撑。一年来,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经常登录中国知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小学论文网等网站,积极参与本校和教研组内进行的理论探讨和经验交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关注教研、科研新的动态,借鉴、吸收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地进行校本教研提供了条件。
2、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围绕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这一主题,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关注课堂,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分析与探讨,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积极参与集体备课。目前我校正在探索“一人执笔主讲、集体研讨完善、资源共享、展示特色”的备课模式,按照组内分工,我积极准备,高标准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与其他老师相互交流和提高。
4、认真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其他老师举行的公开课、研讨课,往往是其本人教学水平与经验的集中体现,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既吸收、借鉴了他人的长处,也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5、开设公开课。围绕公开课,精心备课,认真关注课堂,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把公开课变成自己学习、思考、借鉴、提高的过程。
……此处隐藏52028个字……p>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244月17日,XX区教育局在太平镇中心校举办了校本教研现场会,会上教育局对全区校本教研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李局长就此项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根据教育局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学领导对本学区的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并确定了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规范学生学习行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大主题的土顶学区校本工作方案。按照方案的部署,全学区深入广泛地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本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建立了组织研讨体系,搭建了交流平台。
为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学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宏观上的组织调控,微观上的督察和指导。按年级分学科成立了15个中心教研组,以骨干教师为组长,具体负责和承担本组的校本教研工作。
5月份,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站,骨干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建立了教师博客群,搭建了网上交流研讨的平台。如今在网上还交流了12篇校本教研阶段性成果材料,多篇教学反思,教学叙事等。
校园网站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使教师间的进步与提高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反思课堂教学,提炼研究主题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校于4月20日召开了学科教研组会,会上布置了各学科反思教学,查找因素,提炼主题的任务,经各学科组长的筛选,各年级分学科确定了15个校本教研主题,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迈出了第一步。
三、渐行渐进,开展了课题研究
确定了主题,便进入了校本教研的实质阶段该阶段,我们通过课例研讨来验证的可行性,主要方式是每个组在课堂教学当中实践主题,为主题研讨提供话题资料,从4月29日起至6月8日,我们先后进行四个学科,13节课的课例研究,做课的教师均为各个学科的组长,先由骨干组长做示范性研讨。在前几次的课例研讨中,校长王艳春亲自参与听课研讨,并对校本教研的理解,操作方式等做了详细的指导,为进一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奠定了基础。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边学习边实践摸索,进而有所感悟和体会,逐渐形成策略,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明晰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围绕主题开展行动研究,由听、评课的不知所云,到抓住主题,有计划性的研讨,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四、且行且思,形成初步策略
通过课例研讨,每一位教师都对本组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思考和实践,并且都具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在组长的组织下,经过疏理和整合,形成了针对主题的初步策略并形成材料发布在校园网站中以进一步的实践和认证,例如《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对照文”在习作指导中的作用》等等。
通过研讨,我们也发现个别主题的提出与确立还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课例研究,觉得题目过大,而且空泛,有些无从下手,课例中无法明确体现,因此,在下步活动中,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调动了教师自主提高的'积极性,活动中,既有了对新课标的重温与领会,又有了对教材的解读,更可喜的是教师的专业情意,得以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和新聘任的教师,那种参与的热情,和渴望成长的愿望着实令人感动。例如村小中瓦房小学王美娇、太阳小学王焱、三到小学李志国等年轻教师,责任心与使命感溢于言表之中,而那些中青年教师,虽然接受这种教研形式有些为难,但他们那宝贵的教学经验都为校本教研增添了光彩,解除了许多年轻教师心中的困惑。例如,长炮小学的段秀梅老师,一面山小学的刘文波老师……等等,成为校本教研的支撑为量。
六、校本教研,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法学法中的问题和困惑,而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例研讨及形成的初步策略来看,校本教研对于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是有效的。例如,对于“对照”文在作文指导中作用的研究,利用“对照文”使学生通过对照和比较,明确了习作主题,选材,潜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加以修改和提高,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掌握了习作修改的方法,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例如:对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实效”主题的研究,设计语言文字训练点,使之贯穿于课堂始终,渗透于各个环节之处,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课文的感悟与理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悟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了《亡羊补牢》的情境,懂得《亡羊补牢》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同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一步台阶。
例如一年级数学组对于“如何激发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主题研究,赵云清所执教的《加法运算》一课,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开展学习竞赛,及对鼓励评价等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做法,使学生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校本教研是师生共同成长与进步的摇篮,我们深信,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经过交流与探讨,校本教研之树一定会深深地根植于教研这片沃土,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25这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教研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学科教研的活动中来。在这一学期的教研工作中,本人成长了不少,不论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还是理论上的提升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学期来,学校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交流,进行专题问题的诊断,进行了专题材料的筛选活动,制定专题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的验证。较圆满的完成了教研阶段性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知识
新的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支撑,在学期初,我们在教研组的组织下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结合教研室的五步十环教研理论和教研经验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认真做好问题的记录与交流
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和数学组教研专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首先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的关注课堂,及课堂教学法效率,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教学问题记录,利用教研时间或课余时间和老师进行及时探讨,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及时的将教学困惑上传至QQ上与老师分享,为学校教研专题提供较好的题材。
三、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积极的分阶段地实践教研组教研中的专题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问题让学生自已提,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已的答。课后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为后继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